新年领涨两市,多重利好叠加,中药板块要绝地反击了吗
来源: | 2022-01-04 22:51:32

1月4日,A股2022年首个交易日,中药板块异军突起,整体一度涨超6%,领涨两市,板块内个股掀起涨停潮。板块内新光药业(300519)(300519.SZ)、佐力药业(300181)(300181.SZ)上演“20CM”涨停,汉森制药(002412)(002412.SZ)、千金药业(600479)(600479.SH)、九芝堂(000989)(000989.SZ)、华森制药(002907)(002907.SZ)、同仁堂(600085)(600085.SH)、健民集团(600976)(600976.SH)等十多只股票涨停,其中同仁堂、健民集团创历史新高。

一方面,全国中药行业政策利好不断,另一方面,从去年12月开始,在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涨价引领之下,药企迎来涨价潮。多重利好之下,中药板块真的要绝地反击了吗?

多家药企产品提价

2021年12月6日,同仁堂(600085.SH)旗下主打产品安宫牛黄丸涨价10%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众议。据悉,此次涨价,北京同仁堂将安宫牛黄丸的销售价格从780元提至860元,涨幅约为10%。事实上,自2012年7月至今,安宫牛黄丸已多次提价,价格已经从最初的每盒350元涨至860元(2012年7月,单价涨幅60%;2019年12月,单价涨幅39%)。

12月21日,太极集团(600129)(600129.SH)在回答投资者关于是否考虑提升中药品种价格的提问时表示,近期已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格调整上涨12%,单价从19.8元~26.2元涨至21.8元~29.2元,本次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2022年1月4日,九芝堂(000989.SZ)于1月1日向客户正式下发调价通知,考虑原材料涨价影响,将旗下包括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在内的21个品规中成药供货价或建议零售价上调,调价幅度在6%~30%不等,其中安宫牛黄丸三个品规的涨价幅度在12%~25%之间,公司OTC产品营收占比最大的六味地黄丸则涨价10%。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中药在药品流通市场销售额逐年上升,中成药及中药材总流通销售额从2013年的279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55%。中药制造主营业务收入呈波动趋势,2013~2019年间,中药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6324亿元波动上升至6520亿元。其认为投资机会将集中在部分OTC及大健康领域,伴随着消费升级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觉醒,大健康中药领域依然值得重点关注,推荐具备极强护城河、产品壁垒高的企业。例如云南白药(000538)(000538.SZ)、片仔癀(600436)(600436.SH)等企业。

据悉,片仔癀自2005年3月开始,公开发布的价格调整公告共有17份,其中16份都指向涨价;今年6月24日,“一粒千金”的片仔癀从原价590元被炒至1600元的消息,登上热搜。

新药获批数量创5年新高,政策利好落地

除了产品涨价外,2021年全年,中药新药获批数量创5年新高,重磅政策频发,让中药板块再度获得市场的青睐。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数据,2021年全年,共有11款中药新药获批,成为近5年来获批中药新药最多的一年,且超过了前4年获批新药的总和。具体来看,国家药监局2021年全年紧急批准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3款抗新冠病毒中药新药,同时批准了益肾养心安神片、益气通窍丸等8 款中药新药上市申请。截至2021年12月16日(当天2款中药新药获批),2021年中药新药申报注册数达58个(已受理号计),同比增幅114.81%,创历年新高。

新药获批量创新高的同时,多重政策利好纷纷落地。

2021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五部门联合发文制定《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年12月,全国多个省市中医药板块政策落地。12月9日,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12月21日,湖北省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管理服务网公示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12月23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符合《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但超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常用剂量开具的中药饮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意见》还明确,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在全国公立医院重点监控的背景下,这让西药及耗材早已实施零加成的西药企业“羡慕不已”。此外,本次《意见》不仅允许中药饮片加价销售,还考虑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并利用“双通道”将参保患者用药的渠道拓展到定点零售药店。

同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财通证券(601108)在报告中表示,第一,医保支持有明确疗效的中药发展,DRGs暂不用考虑或者优先考虑纳入中成药,利好中药独家品种包括中药创新药。第二,提高中医药报销可及性,中医药机构纳入医保范围扩大,对中医诊断、中医康复等形成大利好。此政策实质性利好中医、康复连锁产业链;后续市场将继续挖掘医保支持的中药独家品种和创新企业。至此,中药行业全板块的估值中枢将持续上移。对业绩提升的要求,中药资源品、(类)OTC等均值回归类、中药配方颗粒类,在2021年报即将体现;医保支持的创新和独家类,预计将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体现。

天风证券(601162)的观点较为保守,认为医保控费的影响(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医保目录调整的担心、企业产品经营的调整等。当前时点,相当部分中药公司估值已较长时期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从经营业绩来看,部分公司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向上弹性。此外部分公司近期在经营管理、产品销售、转型升级上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其预计部分中药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与经营的双修复。

股价稳定增速创新高

记者翻阅财报数据发现,今日股价再创新高的同仁堂,2021年营收净利恢复到双位数接近20%的中速增长,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06.83亿,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9.2亿,同比增长28.67%,从近年来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数据对比来看,同仁堂终止了自2018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并创出新高。

以岭药业(002603)(002603.SZ)则是以中药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而备受青睐。据财报,以岭药业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支出5.38亿,同比增长37.86%,高于营业收入增速25.81%。12月21日晚间,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其生产的治疗抑郁症的解郁除烦胶囊上市,公司拥有该药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共有19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以岭药业研发的创新专利中药就占3个。

值得注意的还有,羚锐制药(600285)(600285.SH)、健民集团(600976.SH)、福瑞股份(300049)(300049.SZ)、华润三九(000999)(000999.SZ)在2021年皆开展了股权激励,羚锐制药和福瑞股份同时开展了员工持股计划。据各家公告显示,4家公司皆设置了较高的考核目标,开源证券医药团队观点认为,股权激励下,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较高的业绩增速目标也体现出公司对于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对此,光大证券表示,中药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看好品牌中药OTC和配方颗粒产业链。上周中药板块大涨,其认为主要与市场风格切换和行业涨价预期有关。低估值的中药板块具备内需消费稳定增长、政策鼓励高质量发展以及持续提价等逻辑,在年底风格切换的背景下,获得了资金的普遍认同。通过梳理中成药和中药配方颗粒的行业政策和投资逻辑,其认为,中药行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静待业绩兑现和价值重估。政策鼓励下传统中药企业传承发展,中药创新药企业迎来审批高速期,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拥抱市场扩容和提标提质。风险上,主要关注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黑天鹅”事件和研发失败风险。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