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旺盛、暖意浓浓的2023年春节假期,彰显出中国经济的潜力与韧性。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与2019年春节假期相比年均增长12.4%。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消费信心回升,叠加“稳增长,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大消费细分赛道基本面有望进一步改善,消费板块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消费“井喷”在情理之中
(资料图)
“您好,小桌还有45桌等位,中桌还有12桌等位,预计用餐时间得2个小时左右了。春节期间人太多,这几天都这样。”北京朝阳区某热门饭店工作人员说道。
春节期间,景区人头攒动、电影院座无虚席、饭店门前排长队……种种迹象表明,“烟火气”逐渐回归,消费复苏持续回暖。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1%。
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市场在春节期间表现出色。根据携程数据显示,在春节期间,平台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整体较去年春节增长4倍。同时,餐饮消费也在各地消费刺激政策下逐渐复苏。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涛对记者表示,今年春节是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春节,于是在一些旅游、餐饮、购物、文化、体育等领域,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具有特色的地方出现了消费的“井喷”现象,这十分正常,也在情理之中。
“消费能对整体经济带来促进或者拉动作用,同时又推动了新的生产性供给,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反过来,‘生产-流通-消费’的互动也带动了经济的活跃和恢复。”洪涛说。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对记者表示,春节消费火热,尤其是餐饮、文旅、影院等接触性服务业回暖,反映出消费者信心修复明显。“中国2023年消费复苏确定性较高,内需将加快恢复。”
中信证券研报也指出,“消费复苏”是2023年的明确方向,春节假期作为第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已出现了较好的修复态势。
消费需求增长强劲
1月30日,兔年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三大股指在开盘后全线拉升,沪指盘中一度突破3300点大关,创业板指、深证成指走势强劲。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14%,报收3269.32点。深证成指涨0.98%,报收12097.76点。创业板指涨1.08%,报收2613.89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市场的复苏,白酒板块成为投资焦点之一。春节后首个交易日,白酒板块迎来“开门红”,八成白酒股飘红,白酒板块以2730.58元收盘,涨幅达1.17%,在板块的带动下,白酒个股也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而从外资层面来看,早在今年1月5日,多家外资机构资金集体涌入白酒板块。公开数据显示,1月5日白酒板块净流入34.8亿元,贵州茅台(600519)、五粮液(000858)净流入超10亿元,泸州老窖(000568)净流入3.2亿元,山西汾酒(600809)等多股净流入超1亿元。
国泰君安表示,白酒板块与宏观经济和消费场景均具有较强关联性。受宏观经济影响以及长期疫情对消费场景冲击,白酒板块艰难度过三年调整期,随着经济逐步回升以及消费场景恢复,白酒板块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从春节消费市场复苏情况看,传统消费和新兴消费表现均亮眼,人们对健康智能、高科技、高品质商品、服务消费需求增长强劲,符合我国消费升级特征。
“尽管部分消费板块市场有所反应,但国内消费复苏处于恢复初期阶段,消费板块行情尚未走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处于消费升级阶段,传统消费、新兴消费发展空间大,消费板块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周茂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