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讯!养猪行业“内卷” 比拼五大能力
来源:南方农村报 | 2023-02-28 18:04:27

业内有观点认为,养猪业未来趋势或将两极分化。


(资料图)

记者李峙贤

2022年,养猪业经历了猪价过山车,业内有人认为猪周期的规律发生了变化。2023年养猪人该怎样把握住新机遇?在近日举办的第12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上,行业人士围绕“形势预判与策略布局”议题进行交流探讨时表示,养猪人应修炼好内功,把增效降本落到实处,同时把握好应对猪价频繁起伏的现金流。

智能养猪或成新机遇

目前业界对2023年的判断分歧比较大,有的人看好,有的人比较警惕。德兴股份董事长姚辉德认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养猪人应该是长期主义者。“说到增效降本,最主要是要把猪场产能充分利用起来,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实现精细化管理,强化疫病安全管控,提高生产成绩。同时,要把握好应对猪价频繁起伏的现金流。”

大佑吉华南平台资深副总裁彭慧平持相似观点,他表示,养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猪业是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低收益的三高一低的行业,未来的趋势两极分化,即向集团化和家庭农场化发展。“我认为智能养猪,对于集团化的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机遇。”猪场的风控、温控都是智能化的。精准饲喂,生产管理,也都是智能化。

未来猪场用人减少,智能化是行业的趋势。未来中小猪场和散户要怎么办?彭慧平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最近大北农(002385)集团邵博士提出要联合养猪,联合发展2亿头猪工程,我想这也是一个行业未来的机遇。”

行业竞争逐步加剧

迎接机遇的同时,2023年养猪业也面临着多重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认为,养猪企业老板对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包括短期的行情走势,长期的行业趋势是最大的挑战。

“短期行情和猪价方面,提醒大家注意网络主播的信息容易有样本偏差,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局部的情况,如果我们轻易地基于此来做决策,会有一定的风险。”高远飞说,同时大企业和小规模场各有优势,成本核算的标准都不一样,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抗风险能力也不同。

武汉金龙集团副董事长王军则表示,2023年养猪业面临的挑战来自行业内卷,大家赤膊上阵拼刺刀,是很残酷的一场比拼。大型的农牧集团、中型的农牧公司、散养户都在往战场里挤。二次育肥也是这样,大家都希望把别人挤死,但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那我们要拼什么?王军总结了五点:第一,拼经营能力。把经营放在首位,经营是猪场发展战略问题。

第二,要拼融资能力。资金从哪里来?猪场降成本就是个伪命题,只有满产后让猪场不断饱和起来,成本才能降下来,1万多头的规模只养7000头,成本肯定降不下来。所以说猪场降成本,要规划好资金流,对内把资金流保护好,加强管理增效降费。对外要扩充融资渠道,谁掌握这个渠道,生存的能力就会增加。

第三,技术能力。技术是猪场的基础,质量管理、疾病防控都与技术有关。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想活下去是很难的。

第四,团队能力。即体系建设,或者是企业文化。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农牧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凝聚高素质的人才。

第五,市场的运营能力。如提前规划产业链布局、打造高效的销售系统,客户开发等能力。

三招打造猪场人才队伍

由于养猪的特殊性,养猪行业一直存在招聘难、留人难、管理难等难题。这几年还出现了薪酬大起大落,更是引发震荡。

针对这个问题,高远飞认为,人才是所有企业的基础要素,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当多的工作可以用机器自动化、智能化来节约人力。传统的1000多头母猪大概需要10多个人的配置;我们楼房猪舍1200母猪,现在只需要6个人。“当然,无人猪场目前还不现实,始终需要核心团队和高素质人才。”

王军则表示,猪场的发展肯定离不开人,近几年不少猪场走入了误区,自己不培养人,只靠挖人,那能是自己的人才队伍吗?培养人才是企业战略的核心,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未来储备的过程。以德留人,以人为本,以人的成长为核心;以财留人,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以技留人,做好培训工作,让员工可以得到持续提升。“这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是要叠加在一起的。”

业内有观点认为,养猪业未来趋势或将两极分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