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读:农芯研究院:4名农户完成千亩田粮食生产
来源:新华日报 | 2023-03-20 06:58:26


(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李达

春耕春管正当时。在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1200亩数字大田示范基地里,伴随着机器轰鸣,无人驾驶拖拉机正沿着“北斗导航”规划的路线进行施肥作业。而农户,则坐在家里,通过手机查看着无人农机作业的面积、时长、速度、施肥量等。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农芯研究院”)是这片数字大田的负责单位。农芯研究院院长陈天恩介绍,在这片数字化大田中,搭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精准农情监测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对作物病虫害、土壤墒情及气象灾害做精准监测。比如针对小麦、水稻等作物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对农情、农水、农机、农事进行了数字化、无人化改造。目前,农机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水、肥、药作业效率提高10%到15%,只需4位农户就能完成千亩示范田全年粮食生产工作。

作为“江苏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由农芯研究院承担开发建设,已将全省13个市80个涉农区县,通过数据互联接入这一“数字大脑”,服务对接农业主体3457家,覆盖耕地近1000万亩。

可以说,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江苏的农业正在逐步告别“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农民逐渐从会种田向“慧”种田转变。

3月起,南京各家“盒马鲜生”店内,“永宁青虾”已摆上货架。青虾养殖大户赵有志说:“售价能达到119.8元/斤,价格虽略高,但销量不错,过去想都不敢想。”这得益于浦口区联合农芯研究院打造的农产品透明供应链平台体系,探索“永宁青虾”的“产、加、储、运、销”标准化作业和数字化运营模式。

陈天恩介绍,农芯研究院牵头制定了“永宁青虾”养殖、分等分级、速冻锁鲜初加工等全产业链运营标准,为全行业的数字化提供指导依据。同时,构建青虾数字化养殖平台,养殖密度由每亩10万尾提升到12万尾,产量提高20%;人工成本减少150元/亩,投入品节约200元/亩。此外,还突破青虾冷链保活贮运数字化技术瓶颈,通过开展“永宁青虾”物流运输包装及活虾暂养试验,青虾储运存活时间由1小时提高到10小时,存活率达98%以上,销售半径可覆盖南京都市圈全域,有效提升了青虾溢价空间,以及稳定提高了虾农的收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陈天恩认为,借助数字化手段更好赋能农业现代化,平台类企业需要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数字创新链,支撑产业链重点环节减工降本、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扩增农业价值链。

精彩推荐
秦二世终了
[03-20]